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

廢電池可生電 IBM照亮貧民窟 --> 是短暫的幸福, 還是長期的福址?

人類的文明建立在活動的時間長短, 自從方便且穩定的照明問世以來, 人類的文明進步程度, 也隨之甦醒加速.

初看到這一則新聞, 令人感到四海一家, 濟弱扶貧的胸懷, 但仔細想想, 這些已是孱弱的世界公民, 是否有能力處理這些瀕臨淘汰的高污染物質呢? 過於廉價的照明能源, 會不會造成不負責任的商業團體藉此傾倒更多電子垃圾至這些地區, 加上當地的不當處理而產生水土資源的長期污染呢?

事情總是有一體多面, 有利有弊, 端看決定者的眼光以及長期檢視和監看, 想想為何 "弱水三千, 只取一瓢飲", 因為事情推至極致或是過度, 總是會對一方產生壓力, 當壓力極端的釋放, 就是自然的反噬.

我們樂見世界和平的道德觀及其作為, 但也希望有多一層的保護機制, 確保一件立意良善的事, 真的能造福民眾, 並且避免無可挽回的副作用.

廢電池可生電 IBM照亮貧民窟




【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】被淘汰的二手筆電再利用後,可成為貧民窟發電的功臣。IBM發現,一般報廢後的筆電的電池,大多仍有足夠電力可以使用,其中70%廢棄電池收集的電力,可點亮一盞LED燈1天長達4小時或甚至1年以上,目前廢電池生電的計畫,可望解決貧困地區發電量不足的問題。
IBM團隊與RadioStudio合作,發明這套稱為「UrJar」裝置,其原理是將廢棄筆電電池組取出電池後再利用,供電給耗電量低的設備,達到低成本且對環境友善等優點。目前裝置的原型可用來發動小型電扇與燈光,並已在印度班加羅爾給街上小販與貧民窟居民試用,獲得正面回響。
主導研究的科學家維卡斯‧夏丹表示,「通常電器系統最昂貴的往往是電池,而我們的做法等於是用垃圾解決了這個最耗成本的蓄電問題。」
IBM印度團隊表示,在印度農村地區或貧民窟中,約有4億人缺乏基礎電力設施,如果該裝置可達到量產,專家預估每組售價將落在11美元左右。
據統計,美國每日平均報廢14.2萬台電腦,1年約報廢5,000萬台,這些衍生的電子垃圾變成一項重大環保問題,最後通常會被運往開發中國家,其中包括印度,不僅接受了大量來自其他國家電子垃圾,本身也製造了約32噸電子廢棄物。
英國電子資源分配慈善機構「Computer Aid」執行長索奈特對IBM研究表示肯定,他表示,「廢電池再利用對環境有正面影響,我們鼓勵更多公司採用這項方法。」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

一些引用的句子 from 呂宗耀:台灣正在毀滅菁英

跟大家報告一個邏輯,菁英可以包括人,也可以包括地區。菁英重起爐灶,成為全球最大的重點。我要推薦《阿特拉斯聳聳肩》這本書。艾茵蘭德女士是葛林斯潘的精神導師,也是雷根最推崇的俄裔美籍女作家,她已經過世三○年,這本書在美國從一九五七年到現在賣了八○○○萬冊,影響力僅次於《聖經》。

阿特拉斯是希臘的大力神,一手撐住宇宙,一手撐住天,祂默默的奉獻,但是人類並不注重祂。有一天祂生氣了,祂把手拿掉以後,結果地球產生了大混亂,阿特拉斯代表的就是菁英。艾茵蘭德在這本書裡面特別強調,菁英的珍貴是你不能默視他的存在。我們看到現在的台灣,就是把菁英這一塊拿掉了。

還是一樣,菁英重回全球的時候,台灣在擠壓菁英,台灣的阿特拉斯慢慢那個手不再撐天了。我記得看狄更斯的《雙城記》時,大家只記得「最黑暗的時代,也是最光明的時代」,不過這一句話已經不重要。

《雙城記》裡面特別提到,當法國大革命的時候,老百姓拚命反抗貴族,反抗了很久之後,老百姓問自己,為什麼貴族還不倒?裡面提到一句隱含的話特別令人感動:「時候未到,不是不到。」


原文網址: 呂宗耀:台灣正在毀滅菁英 | 先探投資週刊 | 雜誌櫃 |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://mag.nownews.com/article.php?mag=1-30-13959#ixzz3LGUadeRM

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

人口高齡化也可經濟與企業轉型

看到一則報導


人口高齡化是經濟長期停滯的主因?


2014/12/04-羅怡婷

在美國1930年代末的經濟大蕭條期間,經濟學家如凱因 (John Maynard Keynes)將原因歸咎於人口減少,並以長期停滯(secularstagnation)形容當時困境。如今,先進富裕國
家面臨的經濟衰退似無止境。

以往面對經濟停滯,政府價常透過調降短期利率解決,然而在高齡化社會下,消費需求降低,儲蓄過度,同樣手段不再見效。

據經濟學人(The Economist)分析, 在這波經濟衰退中,人口老化恐怕才是問題關鍵。
高齡化社會對成長停滯的影響可從三方面探討:勞動人口短缺、消費人口下滑、以及儲蓄需求增加。

第一, 高齡社會對經濟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勞動力下降。一個經濟體的未來產出與勞動人數及生產力密切相關,德、日兩國的勞動人口已逾10年呈現負成長,英國也即將步上後塵, 而預料美國的勞動人口將由2000-2013年的0.9%衰退至0.3% 

此外,鼓勵提早退休的做法也將加劇勞動短缺的問題。美國第一批戰後嬰兒潮已在2008 年屆滿退休年齡,自此之後勞動參與率從66%跌至63% ;無獨有偶,日本勞動力於1990 年代開始下滑,恰是經濟開始陷入低潮,進入通貨緊縮的時期。

第二,勞動人口與消費人數雙雙下滑,降低企業投資意願。凱因斯與AlvinHansen都曾指出,人口下降將使市場對貨物的需求減少。確實,根據當代經濟發展模式的假設,企業對每位勞工均需投入一定資本,意即設備、建物、土地及智慧財產,才能創造一定的經濟產出。因此企業對投資的需求將因可僱用人力減少而降低。

第三,人口老化造成儲蓄需求升高,進而影響利率對經濟的刺激力道。一般來說,年輕人需負擔教育、房貸、養育等支出,借貸需求較高;中年人看重儲蓄;而退休人口則仰賴積蓄過生活。

簡而言之,人口高成長的社會對儲蓄的需求較低,而老年人口比例高的社會則反之。以美國為例,平均壽命增加,高齡人口的退休生活也變得更長,因此總儲蓄需求佔GDP的比率由1970年的一228%'飆高到2010年的52%。同時期日本的數據從 176%升高到119%,德國從189%升到325%,而大陸則從40%升高到86%

人口老化一直是被提出的社會結構變遷的現象, 但現在一切以經濟發展為主流的國際社會, 早已有人視為商機, 在醫療, 照護, 房地產, 甚至是風水地, 緜密地佈局. 但仍舊不敵因低出生率造成的勞動力下降, 而無法維持經濟成長.

目前的世代之代的社會現象, 也反應了一個結果: 資源有先佔性, 且呈現資源以年齡遞延分配至年輕一輩, 高齡人口佔據社會資源, 造成愈年輕一代, 等候資源分配的時間愈長. 若在民主票選決定政策的體制裏, 愈年輕族群愈成為少數, 愈不利於年輕人. 民主的民意對少數年輕族群而言, 也是扭曲的民主, 尤其是當人口年齡層不再呈常態分配時.

高齡化可能代表勞動力下降, 但並不代表生產力下降. 長年以來自動化以及機械人的發展, 不僅使生產力提高並轉換更多的勞力工作成為智慧工作. 若能鼓勵高齡化族群從事智慧工作, 甚至成為活力象徵的中小企業僱主, 不但可以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, 更可以提供大企業缺乏的新創工作者的自由環境.

在Google模式一書提到, 創新人格的特質就不受也不願受框架管理. 現有台灣的大型企業, 都已經是20世紀管理模式的體制, 不再合適21世紀新智慧工作者從事創新公司. 若現有的大企業能轉念, 提供較低創業門檻, 讓尸佔高位多年的管理階層外出新創公司, 以不同於大企業的自由體制以及原生泥漿環境, 一方面增加工作機會, 另一方面培育新一代智慧工作者於大企業體制外.